釋誠信大師說,閑暇之余,說起洛陽,人人皆知。說起洛陽風水,堪輿專家們均稱:“洛陽風水甲天下!洛陽是風水寶地。”
誠然,在中國歷史史冊中,洛陽占有重要一席之位,因為它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城,素有“九朝古都”之稱的洛陽(實為十三朝古都),為帝王之州、華夏文明發祥之地。說起五千年中華文明史,凡舉盛世,言必稱三代——夏、商、周。
因為夏、商、周是自伏羲、炎黃兩三千年之后首次出現的三個朝代,并且是非常鼎盛的三個朝代。而追溯歷史,從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——夏朝開始,先后有商、西周、東周、東漢、曹魏、西晉、北魏、隋、唐、后梁、后唐、后晉13個王朝在洛陽建都,時間長達1650余年,是中國有史以來建都最早、建都朝代最多、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。這里至今還保存著舉世聞名的“五大都城遺址”:
夏都二里頭、偃師商城、東周王城、漢魏故城和隋唐洛陽城遺址。
一、洛陽自古就是帝王之州
釋誠信先生說,這是地理優勢決定了皇都的選址,黃河流域是中華古文化的搖籃,河洛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源頭,洛陽則是這個搖籃里的明珠,其位于河南省西部,亞歐大陸橋東段,橫跨黃河中游兩岸,“居天下之中”素有“九州腹地”之稱。
釋誠信先生說,我們洛陽的地理條件十分優越。洛陽位于暖溫帶南緣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,四季分明,氣候宜人。年平均氣溫14.2`C,降雨量546毫米。東鄰鄭州,西接三門峽,北跨黃河與焦作接壤,南與平頂山、南陽相連。東西長約179公里,南北寬約168公里。
我們洛陽豐富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,現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余處、出土館藏文物80余萬件。
“若問古今興廢事,請君只看洛陽城。”千年帝都洛陽經歷了一幕幕王朝更迭與時代變遷的滄桑巨變,見證了一代代帝王將相與英雄豪杰的興衰成敗。105位皇 帝在洛陽執掌國家大權,死后大都埋葬于此:夏啟、少康、商湯、姬發、劉秀、王莽、董卓、李世民、黃巢……無數梟雄在此留名。
釋誠信先生說,輝煌的歷史孕育了我們洛陽燦爛的文化。“河出圖、洛出書,圣人則之”,伏羲得“河圖”而畫八卦,夏禹擁“洛書”以制《洪范》。
“河圖洛書” ——開中華文明之先河,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源頭與核心。道教(太上老君)創始于此(上清宮、下清宮),儒教(孔子)興盛于此,佛教(釋迦牟尼)首傳于此(第 一古剎:白馬寺);西漢經學、魏晉玄學、宋代程朱理學皆形成于此;中國“四大發明”中的造紙術、印刷術、指南針誕生于此,這些都在推動中華文明的進程中起 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二、洛陽風水暗藏玄機
釋誠信先生說,我們的國學傳統文化《堪輿》學,實則是我們的國粹。就我們的“風水”而言,風水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。釋誠信先生說,古代風水學認為,山為實 氣,水為虛氣。山高而宏偉可界水,水深而寬闊乃聚氣。洛陽這個“龍興之地”。象征“青龍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”的五岳充滿動勢和生氣之時,洛陽就興旺,正如 張衡所說的情景:“舉九州之勢而建王都……遠而望之,若擒朱霞而躍天文;近而察之,若仰山而戴垂云”。
張衡說的“九州之勢”,即囊括青龍騰、白虎躍、朱雀舞、玄武動而聚集勃勃生氣的大勢,亦包含風水師常說的“上中下三元形成九運流轉的態勢”。
正因為“九 州之勢”在洛陽集聚王氣濃郁,古人則語出驚人:
“得中原者得天下”
這里說的“天下”則指國家之意。從夏、商定都和周公“非壯麗無以重威”而營造洛邑,從 東漢至魏晉,從北魏少數民族得中原而“漢化”至隋唐,凡五岳陽山和伊洛鏶澗陰水把龍脈之氣帶動起來在河洛盆地瀠回,使得王氣盛而國勢興;凡五岳陽山成“死 勢”,河洛之陰水因戰爭等人為破壞“鎖”不住“龍興”之氣之時,洛陽就破敗。
釋誠信先生說:“大凡皇都所在地,都有其風水殊勝之處。”洛陽向稱“十三朝古都”。從周成王“南望三涂,北望岳鄙,顧詹有河,粵詹洛邑”開始,歷代君王都 將此方土地列為建都的首選區位之一,主要是其風水形勝所決定的。明人李思聰在《堪輿雜錄》中曾作了十分詳細地描述:
洛陽龍脈,發自中岳嵩山,過峽石而北,變作岡龍,入首后分一枝結北邙山托于后。山雖不高,蜿蜒而長,頓起首陽山。遠映下首,于鞏縣而止于黃河之中。嵩山抽中 干,起皇陵。山分出一枝至黑石關,為水口。中擴為堂局,而四山緊拱,前峰秀峙。伊、洛、瀍澗匯于前,此為龍之右界水;稠桑、弘農、好陽諸澗乃左界水,流入 黃河,繞于北邙之后。洛河悠揚,至鞏縣而與黃河合。真可謂 “一大都會也”。
釋誠信先生說:“若此看來,欲稱王稱帝之地,必然要從地理、軍事和經濟以及交通等方面加以考慮矣。”
釋誠信先生說,據史載,仁壽四年冬十一月,隋煬帝親自到洛陽查看風水。《元和郡縣圖志》載:“初,煬帝嘗登邙山,觀伊闕,顧曰‘此非龍門耶?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?’仆射蘇威對曰‘自古非不知,以俟陛下’。帝大悅,遂議都焉”。
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的詔書曰:“洛邑自古之都,王畿之內,天地之所合,陰陽之所和。控以三河,固以四塞,水陸通,貢賦等。漢祖曰‘吾行天下多矣,唯見雒 陽,自古皇王。’何嘗不留意,所不都者蓋有由焉。或以九州未一,或以困其府庫,作洛之制所以未暇也。我有隋之始,便欲創茲懷、洛,日復一日,越暨于今。
念茲在茲,興言感哽!朕肅膺寶歷,纂臨萬邦,遵而不失,心奉先志。今者漢王諒悖逆,毒被山東,遂使州縣或淪非所。此由關河懸遠,兵不赴急,加以并州移戶,復在河南。周遷殷人,意在于此。況復南服遐遠,東夏殷大,因機順動,今也其時。群司百辟,僉諧厥議。但成周墟脊,弗堪葺宇。今可于伊、洛,營建東京,……今 所營構,務從節儉,無令雕墻峻宇復起于當今,欲使卑宮菲食將貽于后世…… ”。
武則天有《以鄭汴等州為畿制》詔書曰:“朕膺此符合,紹隆周之睿業,因丕洛之鴻基。相彼土中,實唯新邑。五方入貢,兼水陸之駿奔。六氣運行,均霜露而調序。山川形勝,祥祉薦臻,遠無乾心,近收亡欲,式建宗社,大啟神都” 。
釋誠信先生說,統治者為永固江山,煞費心思,無非要有軍事和經濟的價值。正因為我們洛陽有其形勝之處矣。
一是其獨特的地理位置,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。被歷代風水大師看中的這塊盆地——風水寶穴,承載了中國古代歷史的十三個朝代,位居“天下之中”,八方輻湊。它北臨邙山,南系洛水,東壓江淮,西挾關隴。它有群山環繞,東據虎牢關,西控函谷關,北通幽燕,南對伊闕。人稱“山河拱戴,形勢甲于天下。”這種地理優勢成就了其帝王之州先決條件。
釋誠信先生說,早在西周初年,洛陽就被周公看中了,并且以都城的規模進行勘測。《尚書》記載周公攝政的第五年,以占卜的形式相洛邑。“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師,我卜朔黎水,我乃卜澗水東、湹水西,惟洛食,我又卜湹水東,亦惟洛食。”
《尚書》又記載“成王在豐,欲宅洛邑,使召公先相宅,作召誥。”洛邑是當時世界上最早按照事前周詳規劃而建筑的城市。公元前 770 年,周平王遷都洛邑,這是洛陽作都城之始。
洛陽有伊、洛、湹、澗四條河流貫穿其間,它在洛水之北,從戰國開始,人們稱洛邑為洛陽。洛邑在戰國之前稱王城,地址在今洛陽以西。
釋誠信先生說,隋唐時期,洛陽大加擴建。隋煬帝、武則天以洛陽為東京,經常住在洛陽。據說,隋煬帝對洛陽的地形很欣賞,李吉甫《元和郡縣圖志》記載:“初,煬帝嘗登邙山,觀伊闕,顧曰:‘此非龍門邪?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?仆射蘇威對曰:‘自古非不知,以俟陛下。帝大悅,遂議都焉。”
二是“風水之法,得水為上”,水和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。洛陽城處于群山和多條河流環抱之中,洛陽四周有九條山脈朝拱(嵩山、熊耳、鹿蹄、崤山、秦嶺、陽華、邙山、首陽、緱山) 。
九道河流環繞(黃、伊、洛、廛、澗、谷、甘、姜、儒),形勢甲于天下。其氣候溫和,土質肥沃,物產豐富,為其城市擴容后的物質供應,提供了保障。
釋誠信先生說,據我國著名學者考證,夏商之時,風水的雛形已出現了。從洛陽夏、商、周古城遺址看,當時的建筑風格與整體規劃,能看出許多符合古代風水學要求的跡象。
釋誠信先生說,我們的古人發現了,起源于昆侖山的龍脈延伸至八百里秦嶺而形成了少祖山,延伸到黃河與洛河環抱的一個盆地,形成了聚國家王氣的“國寶穴”,這個國寶穴便是洛陽。釋誠信先生說,我們的洛陽位于中國形勢的中心位置。
按周易理論說,洛陽是處在中國形勢的“太極”位置上。況且,我們的古人選都城或墳墓,特別講究“左青龍、右白虎、前朱雀、后玄武”。我們的古人按照洛陽“國寶穴”的方位,發現有五座山與洛陽形成最佳風水寶地格局。
于是,古人定這五座山為“五岳”。1、南岳衡山為前案,是朱雀;2、泰山聳左為青龍;3、華山聳右系白虎;4、恒山為后案,也是靠山,為玄武。嵩山為前案中的重案。五岳為陽,黃河、洛河為陰,我們的洛陽正處于這個山環水抱的“太極寶穴”之位,故可以成為中國的“龍興之地”矣。
三、洛陽城中軸 風水很好
釋誠信先生說,我們國家的很多城市都有中軸線,而且往往是和子午線相一致的。子午線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連接南北兩極的經線。古人建城,都要建立“中心臺”作為城市的幾何中心。
釋誠信先生說,我們中國有句古語:左龍右虎避不祥,朱雀玄武順陰陽,八子九孫居中央,壽如金石宜侯王。這句古語說的是中軸線的風水意義。一般這條線,設在正北方的來龍山脈中,與這條線大致相重合的子午線,應該才是皇城真正的南北中軸線,在方位上兩側建筑物呈現出的天然對稱,給人以威嚴、中正、不偏不倚,具有強烈方位感的正統氣質,更能真正體現《周禮》中“惟王建國,辨方正位,以為民極”和《管子》中“凡立國都……因天材,就地利”的意圖。
釋誠信先生說,我們的國粹傳統文化——風水發展到秦代,對風水的研究就有極高的水平,《史記·樗里子甘茂列傳》載有秦丞相樗里子看風水的事:“昭王七年,樗里子卒,葬渭南章臺之東。曰:后百歲,是當有天子之宮夾我墓。至漢興,長樂宮在其東,未央宮在其西,武庫正直其墓”。釋誠信先生說,樗里子的一番話預言了西漢長安的都城中軸線與他所選之墓有關。
釋誠信先生說,樗里子何以能準確地預言后來漢興時會以他的墓為基線呢?這與他注意查看地理形勢有關。《戰國策·西周策》載“秦令樗里疾以車百乘入周,周以卒迎之,意甚敬”。他入周當然會對周王城的建制詳細觀察,對周王朝都城的規劃基線有所了解,特意精心將自己的墓地選定在風水最佳的子午谷南北中軸線上。
果然,秦丞相樗里子卒葬百年后,漢長安城的長樂宮在其墓東,未央宮在其墓西,武庫正直其墓。漢長安城以武庫(樗里子墓)為基點,南北中軸線長達74公里。南直秦嶺上的天然闕門子午谷,北對渭北高原三原縣的“天井”。漢長安城按“覽秦制,跨周法”來規劃,除了體現“重天子之威”的規劃指導思想外,更是極力按 《考工記》的禮制來營建都城。
釋誠信先生說,我們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,其皇城的中軸線決定了這個古都的規劃布局。據學者翟智高的有關研究論著,其認為“關于都城中軸風水線,《周禮》中曰:“惟王建國,辨方正位,以為民極”,是說國都的方位必須辨清楚。定正位,也即是中軸線要正。
所謂正,就是都城中軸線應與所在地的子午線相平行。古往今來,歷代建立國都均慎重選擇確立中軸線”。洛陽五大都城遺址(夏二里頭、商偃師商城、周王城、漢魏洛陽城、隋唐東都城)在伊河洛河盆地東西橫列排開:
成周漢魏北魏洛陽城的中軸線,基本上是南對萬安山主峰天然雙闕山峰。
釋誠信先生說,另據報載,上個世紀八十年代,考古又發現了三千六百年前的商代都城偃師商城。《夏商周斷代工程》已將該城確定為夏商歷史紀年分界的界標。即偃師商城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,是商代第一個都城西亳城。其中軸線南對汝州的陵頭山,北對太行山上的紫(子)陵谷,又向北與山西晉城境內的天井關相照。南北中軸線長達200余公里,而且與同經度子午線無多大偏差。
釋誠信先生認為,從考古發掘可以知道,洛陽周王城中軸線,南對伊川境內九皋山三突仙角峰,北照黃河北岸太行山脈最向南的突出部位,南北中軸線長達200余公里,并且與同經度子午線相重合。
釋誠信先生說,從位理風水和環境學上來看,洛陽最有發展潛力的地方,是西周洛陽王城與隋唐東都城中軸線向南延長線的區域。
釋 誠信先生特別強調說,中軸線是一個城市的脊柱,其重要性猶如人體的脊柱為人體的中軸,強壯而又柔韌,支持頭和軀干,保持其直立,并能使上身彎曲和旋轉。整 個脊柱起著支持體重,傳遞重力,保護脊髓、脊神經根及其血管的作用,并參與構成胸腔、腹腔和盆腔,也是某些骨骼的起止點,可見脊柱對人體的重要性。
我們洛陽城,在歷代皇都中軸線上都設置有重要機構,隋之東都,緊鄰周王城以東,漢魏故城以西18里處,新建隋東都洛陽城規模巨大,"前直伊闕,后據邙山,洛水貫其中",城廓有宮城、皇城、外廓城。宮城內主要有乾陽殿、大業殿、文成殿、武安殿等。
從北邙上清宮照直伊闕龍門一線,唐東都(武則天時期)皇宮中軸線上有天堂(隋大業殿)、明堂(隋乾陽殿)、端門、天樞、天津橋、天街、定鼎門(隋建國門)。
釋誠信先生意味深長地說,自古至今,中軸線是一個政權必守之線,也是重要活動的所在地。
城市的規劃布局,也首先要確定中軸線,在這個中軸線上分別設計重要機構。
四、生于蘇杭,葬于北邙
釋誠信先生胸有成竹地說道,說到我們洛陽的風水,還不得不說洛陽的北邙山。世人把好風水用來作陰陽宅必選之地。
釋誠信先生說,據考古專家多方論證,我們洛陽的北邙山是中國歷史上安寢帝王最多的地方,竟有一百個左右。難怪古人把東方人生與死最理想的地方,說成“生于蘇杭,葬于北邙”。
釋誠信先生說,我們洛陽的北邙山,自古就被稱為“萬塋之山”。不僅歷代帝王公卿、才子佳人將此視為風水寶地,就連庶民百姓死后也都希冀“葬于北邙”。因而 邙山出現了唐代詩人們說的“北邙山頭少閑土、盡是洛陽人舊墓”,“古墳上面起新墳,新墳古墳無定主”,“山頭松柏半無主,地下白骨多于土”的怪現象。
釋誠信先生肯定滴說,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咎于古代風水師的因素。邙山為一座歷史名山,仰觀云蒸霞蔚,俯瞰洛伊東流,枕大河,朝少室,挾太行,跨函谷,藏炎 黃帝風,納文明古韻的寶地;邙山風水之所以好,還主要好在老子當年結爐煉丹之地——翠云峰。
道家把這翠云峰稱作“金臺玉局”。有位研究風水的臺灣學者曾這 么說過:假如邙山是一座好陵墓的話,那么龍脈之上的清宮便是這座陵墓的“鎮山”。洛陽這個寶穴聚王氣,上清宮“鎮山”鎮王氣,從而是洛陽承載中國歷史上 “十三朝古都”的美譽。
善哉,善哉。 南無阿彌陀佛。
一、著名風水堪輿師釋誠信 QQ 號:382992864。
二、著名風水師釋誠信 QQ 空間:http://382992864.qzone.qq.com
三、著名風水堪輿師釋誠信新浪博客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1750735431
四、中國著名風水師釋誠信微信號:scx259 風水師釋誠信微信公眾號:fengshui1788
五、著名風水堪輿師釋誠信 QQ Email:382992864@qq.com
六、敬請分享,正如佛教之回向一樣,分享與回饋就如同修好自己的財富通道,胸襟越大,收獲越廣,其陰德無量矣。